▲ 出寺寺廟: Wat Khao Ding (瓦考定)
▲ 製作年份: 佛曆2440~2450年左右 (距今約110年以上)
▲ 尺寸: 長約: 4.5cm ;寬約:2.6cm(含防水銀殼的尺寸)
★前言
說到冠蘭類聖物中的「醒(獅子)」,大家第一個一定會想到龍婆登大師。而龍婆登大師的許多法術與法脈雖是傳承自「瓦農坡」近三百多年前的大導師「龍婆濤」,然師父在當年亦曾向多位祖師爺等級高僧學習。
其中關於製作「獸牙類聖物」的法術與製作方法,則主要是向一代聖僧「龍婆興(恒)」大師所學習。
龍婆興大師亦為近代祖師爺等級高僧,雖然他只比龍婆登大師大上兩歲,然師父出家的時間極早,且得到泰中專門製作牙類聖物高僧「龍婆Kim」大師的真傳,因此也極為擅長醒與虎王的加持與製作。
因此對於「獸牙類聖物」的加持與製作,龍婆興大師算是龍婆登大師的老師。而今天即要與大家介紹一面龍婆興大師非常經典的虎王!
★此虎王為龍婆興大師,早期「猛虎嘯天」的經典樣式
龍婆興大師的虎王具有自己強烈的特色在,其大約可以分成三種型式:
1、「猛虎嘯天」的樣式:
此種樣式的虎王為抬頭仰天長嘯,極其雄壯威武,為虎中之王!被譽為最能增加權勢與威嚴的造型,因此也特別適合領導人階層、老闆、上司主管配戴。是龍婆興大師最早期的作品,也是今天所介紹的虎王。
2、「猛虎狩獵低伏」的樣式:
此種樣式的虎王為前腳屈膝、後腿直立,狀似埋伏狩獵的姿態,有種隨時要撲向獵物的感覺。因此此種造型的虎王,被認為能為配戴者吃掉並防免小人、邪祟、災厄……等不好的事物。是龍婆興大師中期的作品。
3、「猛虎休憩的姿態」:
此姿態為虎王四肢皆屈膝,甚至趴臥在地上。為老虎狩獵完飽食一頓後,休憩的模樣。此模樣的老虎被認為能為配戴者帶來食祿不盡之意,具有招財與招貴人的效果。為龍婆興大師晚期的作品。
★此虎王為龍婆興大師當年親手雕刻製作,並極有典故與淵源
龍婆興大師一生所製做的虎王數量並不多,並且全數皆為師父親手雕刻製作。同時其所使用的材料,皆為真正的老虎牙製作!
在師父那個年代中,老虎傷人是時有所聞的事情。同時泰國更有許多老虎成為精怪的傳說!其中龍婆興大師所處的Wat Khao Ding (瓦考定),早期旁邊就是一個著名的虎穴森林。許多從湄公河上岸的商賈時常被老虎攻擊。許多人更是時常在此見到虎精作怪。
而龍婆興大師從其恩師「龍婆Kim」大師的寺廟坐船來到此地後,在百姓的請求下,決定收服此地的虎精,因此特別搭建精舍於此。
後來虎精見到有人敢膽入侵其領域,即展開與師父的鬥法。結果沒想到竟被師父輕而易舉的收服了。於是神奇的是,此地的老虎從此鮮少再侵犯人類,與當地居民和平共處之今。
因此師父也時常到虎穴森林中,撿拾死去的老虎所遺留下來的虎牙來雕刻加持成虎王。據說師父不但加持的術法極好,更會入動物的靈體於其內。
因此許多資深藏家認為,龍婆興大師與龍婆班大師的虎王一樣,皆入有虎靈於內。這是泰國早期虎王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!
★
結語
根據龍婆興大師寺廟的說法,師父具有一半的華人血統,因此其父母使用中文的「興」字來為其命名,此即與中文「興旺」為同意。故而北欖坡府的許多華人皆非常喜歡師父的佛牌聖物,因為配戴之後具有「興旺」的好兆頭在。
龍婆興大師被稱為西部的虎王,相對於東部的虎王龍婆班大師。當年這兩位虎王皆非常受到五世皇的敬重,其中五世皇還曾微服出訪龍婆興大師寺廟六次之多。
目前寺廟中還留著許多當年五世皇,親賜與師父的袈裟、座椅、法仗、寶扇等珍貴的物件。可見國王對於師父的敬重。
龍婆興大師的虎王不僅具有很好的擋災、避險功能,還具有非常不錯的人緣效果,這是與龍婆班大師虎王具有截然不同特的地方!
一言以蔽之,讓人又敬又畏又愛,即是師父虎王的特色。
★著作權所有 未經授權 圖文請勿重製轉載
侵害必究★

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