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次頂禮~拜見久違的,我自己非常喜歡、敬愛的--龍婆班連佛祖🙇🙇🙇🙇☺️
龍婆班連佛祖被認為是全泰最靈驗的佛陀之一,以強大的招財、治病、成願而聞名!
同時龍婆班連也與龍婆所通、龍婆多並列為漂流系的游泳佛之一,三尊佛陀被認為是兄弟佛(另一說,還有另兩尊,為五兄弟佛)!
龍婆班連佛祖為三兄弟佛中,唯一的「持缽站立」法相,根據考證,為大城王朝早期的作品,可能也因王朝中期緬甸的入侵,而被放流河中!
其中托缽佛祖的法相,更為大城王朝早期的經典佛像造型之一,其托缽形象寓意深遠,主要傳達以下幾點:
1. 修行與清淨
佛陀及其弟子托缽行乞,是為了實踐佛教的「持戒」與「修行」原則。 他們不積蓄食物,只依靠信眾的布施維生,象徵放下世俗的貪欲,過著清淨無染的生活。
2. 布施與功德
信眾供養托缽僧是南傳佛教的重要功德之一,被稱為「布施」。 布施者藉由給予食物、日用品等,培養慈悲心,累積善業(功德),為來世種下福報。
3. 平等與隨緣
僧侶不挑選布施的對象,也不計較食物的好壞,這體現了「隨緣」與「平等」之心。 他們接受任何人施捨的食物,無論貧富貴賤,代表佛教慈悲與無分別心的精神。
4. 謙卑與無執
托缽也像徵著僧侶的謙卑,他們不主動向人索取,而是安靜地接受布施。 這提醒修行者放下我執,不執著於物質享受,修行真正的解脫之道。
5. 無常觀與知足
僧侶每日托缽,只取當日所需,不儲存食物,體現了佛教的「無常」觀念,提醒人們珍惜當下,知足常樂,不被物慾所束縛。
因此托缽佛祖的形象,其實展現了佛教徒應有的修行態度:知足、感恩、慈悲、無執,是佛教教義的生動體現!
當然也因為托缽的形象,代表擁有好的食祿與福德,故龍婆班連佛祖也是護佑招財非常靈驗的佛陀之一!
再次頂禮這位,靈驗、成願力強大、護佑招財的慈愛佛陀🙇😊🙏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